第一次就是2015年初在九份,隔著櫥窗拍下的上圖,電影海報里的夏夢。第二次,是一年多以后,2016年10月30日,在日本箱根,我和友人在一間古老的日式溫泉酒店里,身著和服式浴衣享受懷石料理時,手機里收到關于夏夢離世的新聞推送。那一晚,美食美景固然美好,而美人辭世的消息還是令人頗覺遺憾。
那些遺憾沒有后續的網友可以放心了,經過電影長津湖官博證明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確是已經拍攝完成的,并且在官博正式宣發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還宣發了電影海報。
9月15日清晨,在川影雙創園各處,分布著 30多名 來自各專業 參加實訓的 同學們, 他們 各自忙碌著,主要負責電影海報的繪制、字旗安裝,以及牌匾制作等工作。
恰如《電影海報藝術史》作者所言,“一些海報并沒有多高的貨幣價值,但經常被作為電影營銷風格的風向標,因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義。海報設計所強調的重點稍許改變,或許就會影響人們觀察電影某個特定時代的方式。”該書將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定義為,“最能代表連接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橋梁。與此同時,越過道德界限、打破禁忌的故事,露骨的性、暴力的語言也開始出現。”這樣的判語多少點名了007系列電影誕生的行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