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情的話題已經討論很多次了,這幾個月下來我們明顯感受到病毒是不分國界、地域、人種、社會、行業的,基本全球的遭遇都很相似,經濟停擺企業倒閉失業率直線上升等等問題成為各地政府手中燙手山芋,好在中國能夠首先以嚴格的防控措施來阻斷病毒在境內的傳播,整體經濟情況在逐漸恢復,那受到疫情重創的旅游、餐飲、娛樂行業在后疫情時代都通過怎么樣的方式在恢復呢?
作為深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深圳,我作為一個深圳市民見證了期間的各種狀況。在后疫情時代,很明顯的能看出,互聯網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經濟流動發展的重要的載體工具,政府與商家和企業合作推出各種消費刺激方案,優惠券或許成為最為廣泛運用的刺激手段,我們可以看到各區政府使用小程序發放優惠券的形式聯合微信支付向所有市民發放不同面額的消費券,如果按照以往正常生活情況下來看,這些消費券在折扣力度上確實還可以,最高達5折的優惠還是挺有吸引力的,但是整個疫情期間其實很多人收入也大大縮水了,因此高起步的消費券其實還是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在沒有噸貨的習慣下,我總不能為了省20塊而去便利店買100塊的東西。另外像汽車類的高級工業品,更不可能用一兩張消費券就能起到解決相關銷售問題。只能說目前整體的消費環境仍處于恢復性消費,在疫情防控政策下大規模的聚會游樂或者購買還沒有出現,或許有政策原因,也有這幾個月受疫情影響讓消費者有避之不及的心理。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是一次融入互聯網經濟大躍進,能夠更好的使得互聯網更好得服務于民眾,并讓我們在移動支付領域處于世界先進地位,企業也會更多的基于BAT體系下使用工具,開拓更多的業務渠道,增強企業生命力。最后由衷的希望疫情在全球的發展態勢下能夠被控制,要不然全球化的今天,誰也好不了誰也跑不掉!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方維網絡原創,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sdlwjx666.com/news/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