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劫”似乎還沒有度完,從百度貼吧到百度競價,再到今年李彥宏說的一句話:“中國用戶愿用隱私換便利!”引起的軒然大波,百度似乎很委屈,我提供了那么多的免費產品,你們不知道在互聯網上是最貴的嗎?用免費資源換取個人信息,這么做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現在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所謂大數據,就是說,用戶一旦上網,無論是購物還是搜索相關關鍵詞,用戶都會留下交易信息、瀏覽信息、購買行為、購買場景和社交關系等多個方面的大數據,這些數據被提煉出來,無論是對搜索引擎公司,社交媒體公司,還是電商平臺,都可以拿過來進行市場預測和決斷。
我們不難發現,百度早已經把這些搜集起來的大數據,用于實踐中。如果你注冊一個百度賬號,然后在搜索引擎輸入某個關鍵詞,第二天,你就會發現,打開相關網頁就會出現這些關鍵詞的廣告。比如說,你搜索了運動健身衣,第二天,就會在網頁廣告中出現運動健身衣服的廣告。
淘寶也是如此,比如你搜索了某個產品,我們舉個例子,“魅族手機”,不但淘寶自動把你的搜索軌跡存儲下來,還會在右側商品推薦以及剛打開淘寶首頁時候,就會出現關于魅族手機的一些產品,這些對于熟悉淘寶的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自媒體平臺,用戶的數據被輕松獲取,以今日頭條為例,用戶只要對某個信息感興趣,那么,當你推出今日頭條之后,再打開今日頭條,馬上相關的推薦內容洶涌而來,頭條美之名曰機器推薦。不僅如此,就連你看到的廣告也是機器推薦的,比如你對運動感興趣,看到的廣告是運動健身產品,如果你對網游感興趣,就會給你推薦相關網絡游戲,記得有一次,我在頭條查看某個游戲的攻略,從那時候開始,相關的游戲廣告如影相隨,甩都甩不掉。
互聯網的空間大部分都是免費的,互聯網公司提供免費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有一定的價值,包括經驗分享、文章等,這在營銷里面稱為魚塘理論,通常釣魚都很難釣,而通過免費這個誘餌,把魚塘的魚先養起來,慢慢釣,總有一天會釣起來的。
今年年初的火爆的區塊鏈,同樣也運用了大數據,如果用戶不提供任何有價值的個人信息,那么,區塊鏈的信用機制根本無法建立起來,區塊鏈就是一個偽概念。
利用用戶數據在互聯網一些公司看來已經習以為常,我們看看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的原話,“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么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愿意這么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愿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標準。”
媒體對于李彥宏的口誅筆伐是前一句,而在最后,李彥宏也說了,“我們要遵循一些原則”,只是這句話說得太過直接,而百度的“劫”,危機公關做的差強人意,人們說,大家最害怕的,不是李彥宏往槍口上撞說了錯話,而或許是他說了真心話,是科技巨頭對用戶核心利益的熟視無睹,成為一種脫口而出。